查看原文
其他

凤师记忆 || 刘建生:别了,凤翔师范

2017-07-10 刘建生 时光捡漏

· 时光流逝,唯有这里记录你的生活点滴 ·


【题  记】

清末肇始,民国图存,共和繁盛,改革开放日中天。卅年河东卅年河西,教育产业化,并校转制鼓声急。可怜西府一名校,江河日下窘生计,奋斗至今逾百年,百年竟成一梦。

海内闻名,誉满三秦,教苑领军,育数万桃李精英。行遍秦陇大地,逢人说凤师,缙绅工农皆服膺。陕西称教育大省,功劳谱上有此君。凤师英名传千载,千载浩气长存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———凤师方舟立老师撰联



别了,凤翔师范

文&图 | 刘建生

母校凤翔师范学校真的要搬迁了!

这次,我确信消息是真的。早就听说凤师要撤,总以为那是传言而已。因为,我骨子里对这所百年老校充满了热爱,我心底里对这所“教师的摇篮” 充满了眷恋,我记忆里对这所母校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愫。毕竟,23年前,自己有三年青春岁月在那里度过,留下了珍贵而美好的回忆。2017年6月30日夜,我照例打开微信浏览时,突然看到了“凤师九一级七班群”班主任车老师刚发的一则消息:“凤师这次真的要搬迁了,这是6月6日学院党委作出的重要决定。明天是7月1日,学生考完试就要搬到宝职院新校区……”既然是车老师发的信息,我确信凤师即将告别昔日的辉煌,将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。

必须去母校转转、看看、拍拍,和母校告个别。今后,将再没有凤翔师范学校了 。如果不抓紧时间去,留在记忆里的凤师将再也看不到了!我在心里对自己说。我想,这样想的,何止我一个凤师毕业生?这肯定也是历届凤师学子的共同心声。

7月1日,恰逢我的生日,又是星期六,下午,我怀着惋惜和不舍,迫不及待地去和母校告别。

望着凤师那熟悉的校门,我情不自禁掏出手机拍照留念。我怕门卫盘问阻拦,便主动说明来意。身着保安服的大叔大度地挥挥手让我进去,并说这几天来母校故地重游的历届毕业生络绎不绝。看来,我还是晚了一步。

迎面是图书馆,楼前有两条醒目的红条幅。楼前喷泉有些残破,造型依旧。熟悉的图书楼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。记得1991年刚踏入凤师的大门,喜好读书的我每天下了晚自习,就会迫不及待的奔向它,贪婪地读起心爱的《散文选刊》、《读者》之类的书籍。我还曾借过《战争与和平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等世界名著。昔日,晚自习后的阅览室里寂然无声,无数学子早早来占位子,贪婪地遨游书海、汲取营养。多怀念那个时代啊!腹有诗书气自华!如今,上网、玩手机的多,读书的人少了。

向北拐,折向东行,北侧是原行政楼,不过现在改为东关逸夫小学六年级教室。

宿舍呢?310,410,曾是我们宿舍的编号,是自己曾睡过1000多天的地方。过行政楼和图书馆向北,不用思考,似乎有种神奇的力量牵着我径直走向宿舍楼。第一座楼是女生楼,四层。北面是男生楼,只不过当年的砖混结构已改造为白瓷砖砌墙,气派多了。男生楼后又多了一座楼。那是我们毕业后增建的。这次,没见一个学生,管楼的阿姨正忙着打扫卫生。学生留下来的旅行袋、旧伞、小饭桌等有用的东西,都被阿姨码得整整齐齐。人去楼空,让人顿感几分凄凉。我信步走进男生宿舍楼,百年校庆时学生捐赠的大镜子依然挂在墙上。和过去不同的是昔日的水泥墙面都贴了瓷砖,但楼道依旧逼窄。我想上原来住过的宿舍看看,无奈铁栅栏门已锁,只好作罢。

宿舍楼东侧,是古香古色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——文庙。我明白,一墙之隔的巷子就是文昌巷。凤师建于古州文庙、旧府考院之上,可谓历史积淀深厚。在这里,竖立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。我在拍照时,邂逅了一位身着长裙的青年女子,貌似凤师毕业生,好像也是来故地重游的。一问,果然是95届毕业生。原来她竟然还是我当年地理老师李积明的女儿,在彪角镇执教,也是来和母校告别的。

文庙前是植物园。园内百年校庆时所立的不锈钢雕塑依然银光闪闪,台基上镌刻着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柳斌的题词,背面镌刻“凤翔县凤师校友分会、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仝建”的字样。那双手托起明珠的造型,寓意深刻,依然使人感到教师肩负的责任神圣而重大。昔日名贵花木众多,我们流连其间,赏心悦目。如今杂草从地砖缝隙疯长,略显沧桑。我在植物园独步,摸摸这棵,看看那株,回想当年和同学赏花的情景。美好的回忆里不时浮现同学的笑脸,耳畔仿佛飘过同窗的笑声。

往南,路南侧是一排汉白玉雕塑:贝多芬、鲁迅等中外名人头像及名言。我一一细览,感觉名人的话有永恒的生命力,不管过多少年,依然催人奋进。

折向西行,回到图书楼的背后,一排橱窗引人注目,那是各班的黑板报,图文并茂,十分专业。

不觉来到教学楼前。仰望,西侧墙壁上爬山虎郁郁葱葱,把整面墙壁染成了绿色。一楼西侧尽头原团委办公室里资料密集,电脑开着,一位工作人员还在办公。往东,依次是教务处、学生科、学生会等熟悉的机构,只不过木门油漆斑驳,门牌陈旧。

只见三三两两的凤师校友或独自一人,或一家三口,在教学楼驻足拍照。教学楼前的小花园依然在。当年几米高的棕榈现在十几米高了,树干端直,顶端挑着一簇蒲扇般的绿色硬叶。我从西侧的水泥柱搭建的葡萄架廊道走过,仰望,昔日麻花粗细的葡萄糖经过23年的风雨洗礼,竟然跟胳膊一样粗,如巨蛇般蜿蜒盘旋,又好似铮铮铁骨。一串串小小的绿葡萄从茂密的枝叶间探出头来,仿佛欢迎我这位老毕业生。摸着健壮的葡萄藤,坐着石凳,昔日在此早读时的情景宛在眼前。在这里,我邂逅了自己以前的同事。她也是我的凤师校友,九二级的。她领着儿子在花廊漫步,边走边拍照,眼神里同样充满对往事的回忆,对母校的留恋。米字型的小径依旧,假山被藤蔓覆盖,玫瑰独自寂寞开放,枝条疯长,显然没有修剪了。东南角的升旗台依旧在,只不过旗杆已经挪在了阶梯教室南侧的小舞台上了。

阶梯教室依旧。门紧闭,看不到里面。我知道,里面是西低东高,像影院座位一样。当年在这里,我还参加过校小草文学社的考试,也聆听过我市著名诗人商子秦的讲座,也曾偷偷给东侧的广播室投过广播稿。

南面是操场。西望,葡萄花廊南侧瀑布般挂满绿藤,煞是壮观。宽大的体育教室显得陈旧、寂寥。在那里,我又碰到了孙鸿斌老师。老师往往记不住学生名字,但学生往往对老师终生铭记。师生相逢,分外话多。我读凤师时,孙老师是校教研室主任,著述等身,是位令学生敬仰的学者型老师。得知孙老师年过七旬身体依然健康,我很高兴。孙老师问了我的工作情况,不一会就聊到凤师搬迁。他感慨万千,言辞透出感伤。我能理解一位多年在凤师任教、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老教师 45 33583 45 15288 0 0 3877 0 0:00:08 0:00:03 0:00:05 3877舍的情怀。听说宝职院七位常委来凤师看了看,都觉得校舍陈旧。要修葺花费巨大,不如撤并,所以很快就决定了。学生欢呼雀跃,因为可以到繁华的宝鸡市读书了。凤师原址,有可能县教体局将会搬过来,还可能在凤师办一所小学,但校名必须命名为“凤师附小”。凤师这一称谓,将继续传承。得知我爱写,孙老师自豪地说凤师80年代许多有写作特长的毕业生工作后脱颖而出,走上了行政岗位。他列举了吴万哲,大概85级的,因写作特长最后当上了麟游县宣传部副部长,最后调到了市上某单位。孙老师还列举了我县凤师毕业的精英,面露欣慰,为学生自豪,为凤师骄傲。我明白,百年间,凤师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教师,遍布于宝鸡市各个县区。许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,逐步走上镇、县、市乃至更高级别的行政领导岗位。凤师,不仅是教师的摇篮,也是干部的摇篮。

举目望去,学校南面的操场依旧辽阔。椭圆形黑色的大跑道和以前大不一样,也有了硬化的甬道。篮杆、足球门、单双杠依旧。当年,教体育的周广文老师在此细致地教我们投掷标枪、打篮球、踢足球、翻双杠……留下了多少欢歌笑语。

南面的那段古城墙依旧耸立,留下的,是当年和同学攀上城墙的豪迈记忆!看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,摸着古城墙坚硬的夯土,我忽然想,凤师也如这段古城墙,同样有过辉煌,同样难免萧条。沿着校园东路北上,右侧那一排排原先学生做宿舍的大瓦房已经变成了老师宿舍楼。只见几位老教师坐在树底下闲聊,孙老师也在其中。其余几位鹤发童颜的老教师,也许未给我带过课,我已记不得了。他们正在议论几年前患癌症去世的李焕老师。我恭恭敬敬打了个招呼,鼻子酸酸的,心里不由得也想起三位班主任——车继海老师、白甲志老师、李焕老师。同时也想起了学生科严厉又慈爱的徐建忠科长,教我三年《文选和写作》的刘平安老师……我感谢这些为凤师默默贡献了一辈子的恩师们。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育人无数,而这些学生又如火种洒遍陈仓大地,薪火相传,育人无数,共同谱写出教育新华章。这些培养园丁的园丁,可谓教育功臣!

走过教工楼,只见空地上停了一大片各式轿车。23年前,我记得有位老师在操场学骑摩托车。时代在变迁,老师们的交通工具也更新换代,我也感到很高兴。

学生餐厅大门紧锁。我趴在门缝往里面瞧,舞台还在,窗口依旧,只不过里面早已装修一新。想当年我们夹着碗挤着排队,一溜摆开着许多窗口,一位厨师剪饭票,另一位胖乎乎的厨师熟练地在硕大的锅里用大马勺舀起面片,一勺一碗,一碗仅仅四角,物美价廉,百吃不腻,花钱不多,吃得肚圆。回想起米饭、臊子面、面皮、油条等等,我不由得馋涎欲滴。说实话,现在饭菜再可口,却找不到当年的味道了。

天色已晚,残阳如血。我回首深情再望望行政楼、图书馆、艺术楼,再看看昔日熟悉的一草一木、一花一草,想到从今往后母校不再,顿时泪眼婆娑。我恋恋不舍地走出校门,心里暗想,母校哺育了我,我一定要勤奋工作,出人头地,为母校争光,给凤师添彩!

晚上,我不由得想起凤师同窗,难以入眠。披衣起床,信笔填词《沁园春·再别凤师》:

母校凤师,今临撤校,昔日功高。望校园内外,惟馀寂寥;历届学子,顿失欢笑。故园寻忆,抚今追昔,欲与旧景同拍照。驻足望,看旧日风景,心如刀绞。

学子令人骄傲,无数缙绅工农叫好。昔西府名校,海内闻名;桃李无数,各领风骚。一代名校,百年沧桑,并校转制鼓喧嚣。俱往矣,看兴衰交替,精神永昭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7年7月8日于富强花园














即日起,面向所有凤师校友征集老照片,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,凡来稿图文全部发布,共同致敬我们的母校——凤翔师范!

投递邮箱:13772706338@139.com

小编微信:google1982728

【作者简介】 

刘建生 | 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,凤翔县作家协会理事,会员。作品散见于《陕西青年》、《宝鸡日报》、《凤翔视窗》及新陕网。


【精彩推荐】

凤师记忆 || 方周立:百年凤翔师范辞

凤师记忆 || 严秋文:凤翔师范百年赋

这个七月,百年凤师终将成为记忆中的空白格

凤师记忆||一张老照片,一段老故事

凤师桂花飘香时

凤师,是记忆,亦是情怀

【投稿要求】

1. 投稿必须微信平台原创首发。

2. 自行校对,不得有错字、别字,文责自负。

3. 附个人简介100字内,近照1--2张,电话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,方便采稿和发放稿费。

4. WORD文档附件投稿,非文档投稿稿件,概不接受。

5.本平台为公益性运作,稿费由赞赏支付。读者打赏全部归作者。领取稿费加微信号:google19820728

6. 投稿信箱:13772706338@139.com


更多精彩,请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


 ·END·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